灵谷峰是抚州市近郊知名的文化型山岳旅游目的地,为提升灵谷峰景区旅游品质,打造抚州文化休闲旅游新名片,灵谷峰将以文化核心为依托,以山川秀景为资源,按照国家4A级景区进行改造,拓展休闲旅游空间,完善基础设施,形成一条21.1公里观光、休闲、娱乐、度假的旅游带。
大灵谷峰景区旅游开发的框架,将以乐家村为核心,拓展小镇的综合旅游度假服务区;以灵谷峰为核心,拓展文旅休闲文化旅游风景区;以梅岗村为核心,拓展启智修学的才子灵谷修学区;以遗矿坑为核心,拓展极限运动的户外激情体验区。形成山上人与文化精神生活,结合山下的山、农田、果园等生态空间,融入文化创意主题,打造休闲型文化旅游集聚区。
灵谷峰历代常有隐士栖居其间,胜迹颇多,并有隐真观于其间。尤其是南北朝后,许多名人竞相至此,流连忘返、吟诗留墨。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州刺史王羲之,临川内史谢灵运,抚州刺史颜真卿、戴叔伦,临川才子晏殊、晏几道、王安石、汤显祖、肖涤非,另外还有干古骚客曾巩、陆游、游东升、白玉蟾等奠定了灵谷峰“文化名山”的定位和大众认知。全山因灵性文化而得名,境内北井水、牛牯石、退心石、洗墨池、文印峰等历史十大古迹都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,颇具“灵性”,故名灵谷峰。
灵谷峰景区改造以文化主导为原则,在深入挖掘灵谷峰本土文化的基础上,重塑灵谷峰十景新面貌,以一路十景展现灵谷峰文化魅力。通过对灵谷峰历史发展与现状的分析,深挖灵谷峰名人、名观、名山、名事等地域文化元素,解读灵谷峰的独特文化内涵,以文化休闲为突破口,创新特色休闲旅游业态与项目,构建丰富休闲旅游产品体系,深化江南名山旅游内涵,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最终通过休闲时代特色彰显的文化名山体系化建设,将灵谷峰旅游区打造成为传承中华才子文化经典、山水景观独特、休闲业态丰富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度假基地,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山。
景区提升改造设计充分挖掘灵谷峰的文化底蕴,拓展休闲旅游空间,形成“一带三关十景”整体提质布局。“一带’即登山道,围绕登山道一要提质登山道铺装系统,二要完善指示等辅助系统,三要梳理周边植物,在适当区域增植特色植物,特别是花卉性植物体系;“三关”即通过地形地貌、文化经典、旅游发展和现有资源几方面考虑营造“三门”——即为“三关”,分别为:石门关(位于灵谷峰山脚乐家村)、天门关(位于登山半山腰,现在棋坪石景点处)、南天门(位于山顶庙宇道观前广场)。
“十景”即旧景新塑,根据现场调查研究,现存的灵谷峰十景品质不高,通过材料、手法及内容的重新勾画,凸显文化品位。
十景分别为:石门关、瀑布泉、撒酒泉、棋坪石、洗墨池、驻云亭、退心石、文印峰、南北井、牛牯石。同时,景区提升改造更加注重坚持生态发展理念,对规划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,突出生态保护与生态设计,采用分区保护、山体生态修复、林相改造、引导低碳行为进行有效容量控制等手法,实现项目产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。
基于自身优质丰富的文化、山体资源,考虑到山下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,布局滨水娱乐区、农田观光区、竹隐度假区、民俗体验区、花田休闲区等,以休闲产品为核心,多元产品综合开发,打造“吸引人又留得住人”的好玩、好看、好用、好赚钱的文化休闲型旅游新名片,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一个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活、游憩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