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的名人雕塑园,柳树吐绿,小鸟啁啾。 本报记者 陈强 摄
清波荡漾、水草依依的凤岗河湿地公园。 本报记者 陈强 摄
近日,园林工人们在凤岗河湿地公园内养护树木。本报记者周岚摄
春花烂漫之际,记者来到凤岗河湿地公园,刚进园内,一股清新之风便迎面吹来,枝头有黄鹂鸟在欢唱,一湖碧波清澈如镜,湖底的水草清晰可见,三三两两的野鸭子正欢快畅游,好一幅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的画面。而城里人难得一见的刺猬、野兔、野鸡、百灵鸟、白颈鸦等,也不时可以在园内看到它们悠闲踱步的身影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。
“清波荡漾拂人醉,一城人家半城碧。”抚州不仅有抚河和凤岗河环绕,更有梦湖、西湖以及大大小小的湖泊点缀其中。围绕着水域旁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,我市打造了凤岗河湿地公园、汝水森林公园、一河两岸等景致,呈现出百鸟欢歌、百花齐放的美丽风光。湿地,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、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,它因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,又有“地球之肾”的美名。
如今,湿地赋予城市的已不仅仅是灵性和秀美,也赋予了城市生命与活力。
烟波浩渺的梦湖,本是城郊的一片低洼易涝之地,市委、市政府为了打造绿色生态之城,将开挖梦湖与凤岗河治理一道进行了规划建设。修建好的梦湖上接凤岗河,下通抚河,盈盈碧波耀羊城。漫步其中,好似行走在一个立体生态空间,各类灌木丛中和草地上穿插栽种着香樟、石楠、银杏等名贵植物,白鹭悠闲地在湖面捕捉鱼虾,布谷鸟迎风展翅,百灵鸟清脆悦耳,更有珍稀野生动物来此安家。去年11月,市民李先生在梦湖水面看到一对踏浪起飞、体态轻盈的小鸟,后请教市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才得知,这种鸟名叫鸊鷉,常栖息于湖泊、水塘、池塘、沼泽等地,以水生昆虫或鱼虾为食。由于环境受到污染,这种鸟类生存状况堪忧,目前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。鸊鷉将家安在抚州,一定是这里的蓝天碧水吸引了它,好客的抚州人留住了它。
冬去春来,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。不管是南去还是北归,候鸟们都愿意在抚州停下匆匆的脚步,流连于浓荫处,嬉戏在碧水间。3月初,200多只大雁成群结队地在拟岘台旁的抚河里游玩休憩,即使渔民划着小船经过,它们也毫不慌张。据了解,大雁以前只在抚河上游人少处栖息,如今它们绕着渔船起舞,对着游人歌唱。凤岗河湿地公园管护所所长汤冬元告诉记者,前年10月份,几百只白鹭飞来公园,草地上、树枝头、湖面上到处可见,数都数不过来。更让他自豪的是有一只白天鹅也曾逗留在公园内,引来市民们争相目睹,成为一时的美景。河流、湿地和林带为鱼类、鸟类、野生动物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,成为它们栖息的家园。
河流、湖泊与湿地相连,湿地与城市相依,环环相扣,湿地成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“平衡器”,承担着涵养水源、降解污染物、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。市城区的西湖曾经遭受污染,发出阵阵恶臭,鱼虾难觅。自从与梦湖连通后,市民们目睹了它由浊变清、由“死”变“活”的巨大转变。如今的西湖,碧波荡漾,鱼儿成群,可泛舟湖上观四季之景,也可垂钓湖边其乐融融。更可喜的是在西湖发现生物进化研究的“活化石”——桃花水母。它们在水中或成群结队,或独自飘逸,仿佛飘落水中的一簇簇桃花瓣,姿态万千。据了解,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,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,有“水中大熊猫”之称。
湿地也是城市的降温器,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气候。每天晚饭后,市民徐丽蓉和老伴就牵着小孙女来到汝水森林公园散步,她说:“这个地方树多鸟多,空气好,特别是夏天,非常凉爽,我们一家人就喜欢来这里。”汝水森林公园位于抚河之滨,源源不断的抚河水滋润了这片茂盛的园林。抚河岸边绵延几十里的绿化带,是天然的“绿色走廊”。湿地加森林,整座公园就是一个“天然氧吧”,过滤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粉尘物,有着新鲜的空气和宜人的温度。公园内树高林密,不仅是松鼠、喜鹊、斑鸠等野生动物的乐园,也是珍稀树木的家,其中国家一、二级保护植物有6种,另外栽植珍稀名贵树木100多种。在人们渴望重见蓝天白云时,我市去年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3天,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数字,这是一座多么幸福的城市。
良好的生态环境,需要我们共同呵护。为了保护湿地中越来越少的自然林带,汝水森林公园内保留了20亩野生苦槠林和90亩马尾松区,凤岗河湿地公园的南部也保留了大部分的原生态林带。园林工人们在维护树木花草时,少用机械化作业,不打农药,不施化肥,虫子用手捉,杂草用手拔。同时,市委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利用网络、报纸、电视等新闻媒体,开展了“环保抚河行”“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”“世界野生动植物日”等一系列活动,并在汝水森林公园内建成林业科普教育基地,展示各种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,使植绿、护绿、爱绿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深入人心。
湖里有鱼,岸边有树,树上有鸟。我们共处在一片蓝天碧水下,共享一个幸福的“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