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“随手拍”不是作秀,要真正解决问题,得做到两点,一是照片信息得有效,二是拍到的问题得有人管。期待更多地方出台措施,畅通渠道,鼓励更多群众“随手拍”
群众看到污水直排,用手机随手拍一张照片,发到环保局邮箱,执法人员顺藤摸瓜,查到污染源,制止污染,给予处罚。7月中旬以来,山东省开展的污染举报“随手拍”活动,调动群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,切实解决了一些污染问题。山东省环保厅说到做到,隆重表彰4位“拍客”,发证书发奖金,大张旗鼓宣传这一活动的意义。
“随手拍”并不是山东的首创。此前北京等地也鼓励群众拿起相机,拍下冒黑烟的汽车、尘土飞扬的工地、臭水直排的污水口。有的环保志愿者更是不辞劳苦,用相机拍遍了北京周边的垃圾场,举办了“垃圾包围北京”的摄影展。
鼓励群众举报违法排污行为,原有的12369环保热线电话还在发挥作用。近些年有了数码相机和摄影功能不断提升的手机,群众举报违法排污更加直观、方便、快捷,拍得好的照片就是证据,极大地方便了环保部门执法。
有“随手拍”的条件,不等于有“随手拍”的意识。一方面,得有人组织、号召,唤起热心环保的群众,发现污染问题“随手拍”。组织这一活动,环保部门责无旁贷,民间环保组织可助一臂之力。另一方面,“随手拍”不是作秀,要真正解决问题。这就得做到两点,一是照片信息得有效,二是拍到的问题得有人管。
照片信息不全,执法人员无法进行现场核实,也就无从解决问题。“随手拍”的群众,大多不是专业摄影者,环保部门在发起活动之后,不妨有针对性地搞一些培训,讲一讲利用图片举报违法排污的要点,帮助大家把举报要素拍全。
拍到的违法排污信息发到环保局邮箱,却如泥牛入海,“拍客”就会失去信心。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及时处理举报的问题,对于违法排污行为,该整改的整改,该取缔的取缔,并公开相关信息,给广大群众一个交代,而不仅仅是答复一下“拍客”。
应该看到,现在基层环保事情多、人员少,不少地方的环保部门感到“压力山大”,有点疲于应付。防治污染,本不应该由环保部门单打独斗。环保人纵然浑身是铁,又能打得了几根钉?千斤重担还得大家扛。有压力,说明环保工作者有责任感。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,压力不会自动消除,只有想办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,环境监管、环保执法才能争取主动。
当前,环境问题成为社会热点,群众评价环境质量,不多讲什么大道理,就是看自己周边的河流湖泊是否干净,自己呼吸的空气是否清新,自己吃的粮食蔬果是否放心。群众对周边的环境质量要求越高,搞好环境保护的民意基础越实,环保部门做工作就越会有人帮忙。 “随手拍”这一形式,切合了群众关注周边污染的心理,配套措施实打实,值得各地借鉴。期待更多地方出台措施,畅通渠道,鼓励更多群众“随手拍”,鼓励更多群众利用各种方式举报污染行为。